星期五, 8月 26, 2005

藝術推理小說?──介紹《梵谷的遺言──贗畫中隱藏的自殺真相》

作者按:本文寫於三年前,看到Florence的文章,想再貼一次,作為對梵高的一點補充。

一本藝術史的著作,怎麼會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?

我曾是日本推理小說迷,但卻對日本並不太認識,但我懷疑「推理」已成為日本文化工作者的一種基本能力,不論小說、漫畫、電視劇、電影都不停「推理」,就連身為畫家的小林英樹,也具有超凡的推理能力,實在令人佩服。

小 林憑他對繪畫藝術的認識,懷疑一幅被認為是文生.梵谷作品的《寢室》素描的真偽,故花了全書的一半篇幅進行論證,他的手法卻比較像漫畫及電視劇的金田 一,例如,他從畫的構圖發現與其他幾幅《寢室》油畫有許多結構上的差異,同時,也與梵高的真正寢室的位置及佈局不同(他實地考察過),而且該幅素描的透視 法也完全不對勁,與幾幅《寢室》油畫中的嚴謹透視大異其趣。

當你能捱過前半部比較瑣碎的論證,進入後半部,你會發現這本書原來是推理小說,卻並非虛構。全書最精彩便在後半部,他問了幾個簡單問題:為甚麼有人要偽造這幅素描?誰是偽造者呢?更精彩之處是,這些答案將會揭開梵谷自殺的原因!

他 的寫法很有抽絲剝繭的味道,卻相當迂迴,按道理他應該早已發現這幅贗品最早出處,是在由文生.梵谷弟婦喬安娜所編的《梵谷書簡全集》中,小林應該進而討 論她是否偽造者,但他卻筆鋒一轉,討論了兩幅文生.梵谷臨死前所畫的《杜比尼花園》,是他送給弟弟西奧.梵谷及弟婦喬安娜的,其中一幅畫中的庭園有一只黑 貓,另一幅卻沒有,頗為耐人尋味,作者從梵谷的書信及這只黑貓中拼湊出他跟弟弟一家的關係,然後提出很有趣的解釋。

廣為人知,文生.梵谷 生前很潦倒,只賣出過一幅畫,他是死後才聲名大噪,可是,比較少人提及他靠甚麼過活,這位窮畫家是靠弟弟西奧接濟的,西奧是一名受僱 於巴黎某大公司的畫商,他希望把文生.梵高的畫到處引介,使哥哥成名,他們兩兄弟還一直以此為終生事業;可是西奧本身並不富裕,他上班的公司也對他有很大 的壓力,特別西奧結婚生子後,經濟更拮據,狹窄的斗室堆滿了哥哥的畫布,喬安娜頗有微言,文生.梵谷雖然歉疚,但卻對兩兄弟的事業充滿期望,還常持著藝術 家脾氣,到西奧的巴黎住所作客時與喬安娜弄得非常不愉快,而文生.梵谷也感到弟婦正慢慢改變兩兄弟的關係以至事業。

小林這段描述相當精 彩,他沒有發揮甚麼理論概念,卻無意間超越了一般分析藝術風格的慣性,而呈現出文生.梵高所身處的歷史及社會背景,既涉及宏觀的部份: 藝術被高度資本主義化後對藝術家帶來的壓力,也有微觀部份:兩兄弟的小布爾喬亞的理想與小布爾喬亞家庭的衝突;在英美藝術史研究中,自七十年化末以後對藝 術風格史的不滿,轉以社會歷史觀點,小林似乎對此並不在行,但令人驚訝地以推理手法開創了理解梵谷的社會歷史角度。

生活的壓力與矛盾,以 及喬安娜的介入,使文生.梵谷與弟弟的共同事業及感情產生了危機,故此,梵高在經濟與親情危機中選擇了自殺,就像那幅《杜比尼花園》 中消失的黑貓一樣,離開了喻意西奧與喬安娜一家的杜比尼花園。透過重構文生.梵谷的危機,作者有力地反駁了一直以來認為文生.梵高是因為發瘋而自殺的說 法,他運用文生.梵谷的遺書,指出他死前心境非常平靜,而非狂亂,並引導我們思考:為何會有梵高發瘋的說法出現?

作者利用梵谷的書信,指 出「發瘋說」是喬安娜製造出來的,利用他曾有精神病的事件令一般人相信藝術家發瘋的說法,而使她自己在文生.梵谷自殺中得以脫罪, 小林更非常細心地分析,發病自殺的故事可能源出莎士比亞式的悲劇角色(如麥克白),使非理性成為一般人對藝術家的印象,這一切都為成為幫助宣傳《梵谷書簡 全集》的工具,因為梵谷的作品在此書信集出版時,已經開始有名氣了,所以這本書可算是喬安娜的重要事業,需要精心營造;小林並憑著各種蛛絲馬跡,估計喬安 娜由於太急於把全集編得內容完整,超越另一本梵谷書信集,所以當他發現找不到他寄給西奧的一幅素描時,便自己動手製作贗品。

我不敢斷言小 林推理出來的故事一定是事實,這大概要留待梵谷專家來辯論,但是,他的故事趣怪得有點道理,而且讓我們看到文化藝術的細微「工業」部份:誰人 或甚麼制度供養藝術家?他們的物質生活會遇到甚麼矛盾?一位藝術家或藝術作品的形象是如何營造出來的?這些問題不一定要依賴理論,卻可靠推理小說的手法取 得,但我讀完全書,仍覺有意猶未盡的地方,例如當時巴黎的繪畫市場是怎樣的?為甚麼比文生.梵高稍年長的高更會如此有名氣?畫家的「明星制度」是如何建立 與維持的?

最後,我突然想到,香港有關藝術的「謎題」也不少,就好像文化中心旁的「翱翔的法國人」,據說被當年的香港政府因政治問題改了原來的題目,到底整件事的真相如何?我只看過及聽過片言隻語,倒希望有「金田一」可以明查暗訪兼大書特書,寫一部藝術的推理作品。

0 Comments:

發佈留言

<< Home